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砥砺奋进的五年】海晏县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
【砥砺奋进的五年】海晏县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五)
海晏县人民政府:http://www.05316688.com    来源:海晏县经济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    创建时间:2017/9/13 15:48:39    

努力创新协调服务方式 

 持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一、工业总量持续攀升,商贸流通蓬勃发展

 

(一)努力拉动工业经济持续攀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全力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工业总量稳步攀升,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相继建成了夏华牛羊肉加工、环友生物有机肥、崟成碳化硼等一批工业重点项目,有效拉动了全县工业持续增长,极大提升了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夯实了工业发展基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7亿元,年均增长18.23%2016年完成工业产值14.21亿元,工业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5.6%

 

(二)努力促进商贸流通蓬勃发展。深入推进商业网点下乡,积极创新商贸流通方式,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动产业转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产业实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融合发展框架基本成形,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良好开局。目前,全县从事电商的企业有4家,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增加到23家,合作社13家。河清海晏系列旅游纪念品、生态鸡等近400种产品实现触网销售。2016年网上交易额实现558.35万元,20171-5月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72.8万元,同比增长560%

二、整合各类招商引资资源,招商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借助青洽会西洽会等省内外区域经济技术合作重要平台,提升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紧紧围绕海晏县工业集中区建设,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县建设、高原旅游特色县建设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捕捉商机,做好招商引资衔接和项目对接工作,充分利用海晏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在引进绿色、科技、环保等可持续性发展的项目上下功夫。截至目前,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共54个,签约资金42.44亿元,落实招商项目37个,落实到位资金26.8亿元。

三、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通过省州县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海晏县建成红河湾生态特色经济集中发展区,园区规划建设占地7740亩,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农畜产品加工、物流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红河湾综合产业园、金滩畜产品产业园,从而全力推进生产要素集中和资源循环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经济循环发展的产业集群,有力推动全县工业经济有序平稳发展。截止目前,入驻企业16户,从业人员1280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在此基础上,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培育发展优质、生态、低碳、安全、品牌产业为目标,进一步做好绿色环保农牧、文旅及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及相应配套服务工作,海晏县自2015年开始建设海晏县绿色文化产业园,产业园初步规划面积达540亩,拟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8.39亩,总投资1.3亿元,二期拟占地面积470亩,拟总投资约2亿多元。截至目前,已建成多功能大楼、214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占地2万平方米的沿街标准化车间及综合楼及占地12000平方米标准化车间主体钢架工程已完工。并按照零噪声、零污染、零排放三零入驻标准开始招商,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集特色农畜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和其他轻工业产品加工以及特色产品展示、销售为主的综合性中小企业创业园,进一步为县域产业融合、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越的开拓空间。 

四、狠抓特色产业培育,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重点加快绿色文化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尽快投产运营,与红河湾生态特色经济集中发展区相互辐射、相互带动,吸纳和引进各类优势产业入驻集群发展,进一步做优做强。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目标要求,依托海晏独特民族文化、自然资源及特色农畜产品优势,重点发展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产业、民族特色轻工业、生物制品及生产性服务业等低碳、绿色、环保产业,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从而全面优化经济结构。到2020年,努力将绿色文化产业园打造成西部地区特色农牧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青海现代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