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海晏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努力创新机制,把补齐短板、精准投入,作为脱贫攻坚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来抓,注重打好三套组合拳。
一是注重打好资金整合投入的组合拳。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采取“乡村申报、部门审核、县上研定”的方式,加大项目争取和衔接整合力度,努力扩大了聚焦投入规模。截至目前,全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余1.2亿元,其中:落实省级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共计2301万元,省级绩效考评奖励基金400万元,州级专项扶贫资金140万元,争取并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9000余万元,县级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产业示范园、产业扶持项目、贫困互助社补助项目已通过县级审查论证和政府批复,已拨付产业示范园旅游核心区建设项目资金200万元、产业扶持项目资金401万元、贫困互助社补助项目资金600万元。同时,在破解资金筹措难题方面,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投入的有效方式,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作为银行风险防控资金,撬动金融扶贫贷款1亿元,解决产业发展当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在今年退出贫困村到村项目的落实方面,按照贫困村补齐短板需求,积极加大行业部门扶贫项目的对接整合,今年退出的3个贫困村已衔接落实项目41项,正在积极争取落实10项。
二是注重打好产业带动的组合拳。围绕贫困户“造血”难的问题,积极创新扶贫模式,对“缺少劳力型”贫困户,采取“折股量化”模式,加大了耕地草场流转入股分红、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有偿使用分红、产业扶贫项目增加资产性收益分红力度。今年计划通过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有偿使用分红方式,扶持20个农牧区合作组织,吸纳贫困户611户1887人,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增加资产性收益分红方式,扶持179户626人贫困户增加收入。目前,引导20个农牧区合作组织与200户贫困人口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对“致富无门型”贫困户,采取“基地+贫困户”模式,加快驱动产业发展。特别在发展扶贫产业方面,将重点实施“一园两核”
(一园:海晏县扶贫产业示范园、两核:夏华牛羊生态养殖核心区、达玉部落旅游扶贫核心区)带动工程,在去年投入夏华牛羊生态养殖核心区专项扶贫资金5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计划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加大达玉部落旅游扶贫核心区建设,并通过建立完善“龙头企业+村级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带动全县90家村级专业合作社和810户2497人脱贫致富。同时,在产业带动方面,加大了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的力度。电商扶贫方面,计划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6个,现已建成企业电商平台4家。旅游扶贫方面,着力加大了农牧家乐、民族文化手工制品、祭海等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培育,加强了对“马路经济”、“门口经济”、“炕头经济”等产业引导扶持,今年计划打造环湖地区旅游景点24处,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观”的发展理念,对5个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突出打造集餐饮、旅游、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村4个,农业观光旅游村1个,旅游小镇1个,自驾车驿站2处。10个环湖地区旅游景点项目已全面运行。
三是注重打好民生保障的组合拳。特别在加大能力扶贫、救助兜底等方面,全面落实了学前3年免除保教费、义务教育9年和高中阶段3年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政策,对特殊无劳动能力和五保、老龄等141名贫困人口实行了政府精准兜底保障,对因病致贫人口,全面普查、建立台账,加大了医疗救助力度。同时,围绕破解技术掌握难题,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贫困劳动力开展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年内计划完成 800人次的培训,目前已开展皮绣、民族歌舞等技能培训10余期、完成培训514人。并对“照顾家庭型”贫困户,通过“劳务帮扶”和适当增加生态管护、生态建设务工岗位方式,加大了建档立卡户转移就业增收力度。现已通过设置保洁员岗位的方式,解决2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