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增长、促就业、保民生
海晏县全力保障“双过半”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严格按照省州关于“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双过半,全年保证完成任务”的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了“民生指标超额完成、主要指标完成下达计划任务、民生水平只增不减”的思路,强化举措,奋力推进,各项经济指标都能够实现双过半,保证全年完成目标任务。具体工作中,注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年初,继县委全委会、县人代会之后,及时召开政府全体会、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对全县经济工作再进行安排部署,严格落实经济运行调度、重点工作督查督办、政府系统应急管理三项机制,坚持每月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协调解决经济运行、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确保了经济平稳运行。
二是加强项目争取和申报。把握国家项目资金投向,抓住各类政策机遇,加大项目储备和争取力度,强化重点项目衔接,抓紧争取天然气、风能、光伏等重大能源项目,落实了城镇供排水管网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县重大项目,建立了《重大项目建设分管领导挂牌督办制度》,确保了重点项目按期推进。截止目前,已落实各类项目86项,投资13.08亿元。重点争取项目54项,争取投资5.95亿元。目前,已按照州上要求,所有续建项目实现开工,80%的新建项目实现开工。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建立了重点招商项目领导挂牌督办机制,积极筹备青洽会前期工作,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7项,投资达10.4亿元,能够实现州下达青洽会签约任务。
三是强化企业管理和服务。专题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银企对接会,并结合“万名干部下企业活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各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继续落实“一厂一策”,投资50万元解决了环友公司供水不足问题;协调并积极争取电力部门对夏华公司采用农业用电收费政策;帮助中能公司协调销售滞销精煤,解决流动资金720万元,并在企业转型发展物流产业园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促成县域金融机构与全县小微企业达成3000万元意向贷款协议;积极创新融资方式,与中国建设银行西海支行协商推出了“助保贷”业务,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撬动金融贷款10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积极研究制定《促进企业发展的扶持办法》,对成功申报规上企业、全面完成任务企业给予奖励扶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四是强化重点工作。农牧业方面,在开展防灾保畜、农资调运、春耕备耕等农牧业生产工作的同时,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积极谋划项目,正在开展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文化旅游业方面,突出民间投资,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新型服务业,出台了《关于促进海晏旅游业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突出“景城一体”,加快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同海路商业街、沙岛“湖畔藏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方面,专题召开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配套下发了城镇建设管理工作“1+9”指导性文件。深入开展“提升水平、规范管理”年活动,计划投资3.68亿元,从城镇基础设施、住房保障、亮化美化、街道整治等方面加大城建力度,提升城镇品位。财政税收方面,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小金库”治理,盘活资金存量,努力解决政府性投资不足问题。强化税收征管,分解落实国地税税收任务,确保完成财政收入目标。物价方面,继续实施蔬菜统一配送、加强市场监管等平抑物价措施,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环境整治方面,按照州上的统一要求,围绕金银滩5A级景区创建,以省国道沿线、城镇、景区、企业为重点,狠抓生态环境整治,实行分管领导牵头、主管部门主抓,半月一督查的长效机制,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五是加强就业创业及农民工工作。把就业和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建立了全县就业及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县城镇和农牧区劳动力资源、就业情况开展先期调研,召开了就业创业及农民工工作联系会议,有力推动了全县城乡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工作。一是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建立城镇和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台账,并按市场用工和群众技能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向化培训,就业人员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内,累计开展城乡劳动力各类实用技能培训400人次,完成目标任务450人的89%。计划赴山东培训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30人,目前已与山东临沂市开展洽谈对接此项工作。二是加大城乡劳务输出力度。突出城镇失业人员和农牧区劳动力两个主体,加强周边地区、县内企业输送力度,引导和扶持农牧民转产增收,城乡富余劳力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截至目前,全县在册农牧民、城镇失业人员等富余劳动力6416人,其中农牧区富裕劳动力5900人、城镇失业人员516人(高校毕业生89人,)已经实现在册就业再就业人员3244人,短期灵活就业人员1500人,占全县富余劳动力的74%。没有实现就业人员1672人,计划向山东临沂输送200人,通过岗位对接,联系县内企业、政府性投资项目、服务业等就业1500人,基本能消化没有就业人员。年内转移农牧区劳动力目标任务是5000人,目前,共组织劳动力转移输出293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58.7%,其中,贫困村转移就业1317人,占转移输出总劳力的45%。劳务收入达1174.8万元,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三是促进本地政府性投资项目吸收就业。按照省上关于“政府投资项目吸纳本省劳动力一般不低于50%的比例”要求,和各项目单位签订吸纳就业目标责任,优先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县政府投资项目共吸纳劳动力570人,其中省内劳动力445人(本县劳动力115人),占78%,省外劳动力125人,占22%。四是注重城镇就业和创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政策,通过安排见习岗位、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着力解决未就业高效毕业生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今年还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解决大学生就业11人。同时,对创业意识强烈的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全方位的政策服务,鼓励引导其自主创业,城镇失业人员创业热情进一步提高。年内,登记城镇新增就业30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53%。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受理101人,预计发放创业贷款1240万元,为创业人员提供了资金支持。
六是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切实把扶贫工作摆在全县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建立精准识别和帮扶机制,积极争取扶贫开发项目,全面落实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群众增收。“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开发项目资金4.5亿元,实施了藏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易地扶贫搬迁以及后续产业等13个项目,建成贫困农牧民住房789套,商住楼894套;购置商铺1000余㎡;累计扶持贫困农牧民5774户22379人。近年来,通过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全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2344 户8190人,下降至目前1168户3863人,贫困人口减少率为53%。尤其是2014年,投资3304.5万元完成了农事队特殊类型攻坚、金融扶贫、产业发展、雨露计划等项目,共扶持贫困农牧民6160 户24268人次。2015年,计划投资4066万元,实施农事队,海峰村、黄草村、金滩村阿尕图社易地扶贫搬迁,旅游扶贫示范村,金融扶贫示范村,扶贫产业园,整村推进等九大类16项建设内容,扶持贫困农牧民1237 户5939人,目前,15个项目已下达批复,开始动工建设,30%资金已拨付到位;投资1000万元的特殊类型扶贫攻坚项目,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待项目论证后实施。
要实现长期的稳增长和群众生活的改善,我们还有很大的压力,必须顶着压力抓发展、促就业、惠民生,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按照省州经济形势分析会要求,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完成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双过半”,保证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继续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研判。严格落实州政府“一三四”工作法,充分发挥“3+6”(3名主管县长、6个主管部门)协调调度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按月、按季分解下达工作任务,确保各项经济指标按两个时间节点顺利推进。二是重点解决工业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全省“万名干部到企业开展工作”活动,密切关注经济运行走势,继续落实好“一厂一策”和省州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尽快出台和落实好《促进企业发展的扶持办法》,督促奥凯公司争取9月份复工生产,做好环友等重点企业的规上申报工作。三是继续抓好项目建设。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家政策导向,谋划重点项目,加大天然气、电网入地改造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积极争取光伏、风能等项目尽快落地,努力把年初确定任务落到实处。主动加强与省州、援建地区衔接,尝试开辟PPP模式,使更多重点项目纳入上级项目盘子。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严格落实县级领导挂牌督办机制,注重吸引社会资金,盘活城镇土地存量。四是全力抓好农牧业生产。继续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统领,积极谋划项目,支持夏华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扶持各类养殖小区、合作社集中规模发展,推进农牧业提质增效。五是抓好旅游工作。高标准、高起点谋划旅游专项规划,整合项目资金,抓好现有景区的规范提升,加快推进西海温泉等新景点开发,实施好城市生态公园、湟水源湿地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以全县农牧民运动会为总览,统筹安排各类节庆活动。落实好《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六是抓好财税工作。继续深化和完善财政改革,统筹安排财政收支。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源分析预测和税收监管,积极推行“以地控税”,加大组织各项税收力度。七是抓好民生工作。全方位做好就业服务,及时发布就业信息,重点推进劳动力向外输出,以及就近就地消化就业。继续强化市场物价监管,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加强市场建设、强化市场监管等稳控物价长效机制,保证物价指数控制在指标范围以内。全力以赴抓好农牧民、城镇居民收入,全面完成低保、教育、医保等民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