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海晏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著名的青海湖北畔,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发源地。地处东经100°23′—101°20′,北纬36°44′—37°39′。东临湟源、大通县,西接刚察县,北与祁连县接壤,南与共和县毗邻,全县总面积4443.1平方公里,东西宽85.7公里,南北长102.2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县。现辖4乡2镇29个行政村、7个社区,全县总人口3.6万人,其中城镇户口14483人,农村户口21737人,县内有汉、藏、蒙、回、土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8%。海晏县畜牧业优势突出,是环青海湖现代高效畜牧业重要生产基地、环湖地区重要畜产品集散地。成功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县、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实验区。区位优势突出,国道315线、青藏铁路贯穿全境,县城距省会西宁90公里,是全省离省会城市最近的牧业县,也是国道109线、海西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的重要连接点。生态地位突出,处在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核心区,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发源地,是省会西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2013年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是“环青海湖风光和体育旅游圈”、“青藏铁路世界屋脊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重要赛段。境内有全国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是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目的地。2010年西海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近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全省“131”总体要求,州委“16471”发展思路,县委 “26597”总体思路,坚持生态优先、效益为重、创新引领、民生为本的指导原则,努力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实践,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亿元,增长7.3%;县属固定资产投资达27.35亿元,增长17.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亿元,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万元大关,达到27853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95元,增长9.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重要指标再创历史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