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城,昔日的青海矿区、二二一厂。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和生产基地,在1700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区内,研制组装成功了中国首枚原子弹和氢弹,“两弹”人在这海拔3000多米,高原缺氧的茫茫草原上餐风饮露,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在我国物质技术基础还十分薄弱的条件下,顽强拼搏,锐意创新,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攻克一个个科学技术高峰。为共和国铸造了核盾牌。如今终于向世人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旅游奇观。
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公布,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全面退役,并移交当地政府安排利用。
自从1987年决定退役开始,直到1992年的全部撤离,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面至今令“两弹”人历历如昨,他们热爱着祖国的核事业,他们更留恋这片生活了三十年的大草原,这片热土曾让他们贡献了青春年华,曾让他们谱写了祖国的辉煌史,他们将要离去了,他们眷恋着这片土地,甚至彻夜难眠,在将要离去的时刻,阴霾弥散在每一个家庭的上空,其情其景让上苍为之悲痛,让江河为之呜咽。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每一批离去的人在装车的那天,总是大雨滂沱,从始至终,无一批遇上晴天。
如今走在西海镇的大街上,当年的建设者已离去,去的是那么的了无痕迹,但是请大家看,那一幢幢楼房,那一条条错纵的马路,那一座座埋藏在山包中的厂房,就是他们留下的远年的足音,只要你用心灵去聆听,你就会听到那穿越时空而来的梵音。
整个原子城基地建有十八个厂区、4个生活区,有铁路专用线38.9公里。与青藏铁路在海晏火车站接轨。专用公路78公里与青藏、青新、湟嘉公路连接。建国初期,面对美国等霸权主义的俄核威胁与核讹诈,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建立新中国第一个核裁器研究基地。[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代表党中央批准了选址报告。当年苏联专家第一眼看到这一望无际的绿茵上开满花朵的大草原时,由衷地大加赞赏:“好地方,好地方!在中国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好的基地厂址了。”苏联专家还说:“艺术创作要有灵感,科学创作也要有灵感呀!好,会有众多科学家从这芳香的大草原汲取更多的灵感。”这样一来金银滩方圆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了军事禁区。一个警卫团,八个哨所,还有一个骑兵连,日夜守卫着这块金银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