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办公室:
现将《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现场核查报告》随文呈报,妥否,请审示。
海晏县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2日
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现场核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进一步推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工作要求,现将我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核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域简介
(一)概况
海晏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中国最大咸水湖---青海湖北畔,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全县总面积48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现辖4乡2镇29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有汉、藏、蒙古、回、土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8%。全县有可利用草场448.36万亩,耕地4万亩,经营各类牲畜51.3万头只。
(二)下达建议红线情况
根据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办公室《建议方案》精神,我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总面积为960.6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1.3%。其中一类管控区面积为782.8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17.4%;二类管控区面积177.7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9%。
一类管控区: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区位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海晏县区域),面积782.8平方千米,主要保护青海湖湖体及其环湖湿地等脆弱的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普氏原羚、黑颈鹤、大天鹅等在青海湖栖息、繁衍的野生动物,主要位于甘子河乡、青海湖乡、金滩乡、三角城镇境内,东经100°22′1.381″-100°45′51.758″,北纬36°45′15.63″-37°7′57.852″。
二类管控区:1、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繁殖重要栖息地面积71.6平方千米,主要保护青海湖裸鲤(哈尔盖河)、甘子河裸鲤(甘子河)重要的洄游产卵繁殖栖息地,主要位于甘子河乡境内,东经100°27′4.193″-100°43′31.169″,北纬37°5′0.769″-37°18′37.005″。
2、海晏县北部大通河上游沼泽湿地面积99.1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大通河上游沼泽湿地,主要位于甘子河乡境内,东经100°31′17.654″-100°46′13.354″,北纬37°28′26.452″-37°35′23.957″。
3、三角城镇水源地面积3.4平方千米,主要位于三角城镇内,东经100°59′6.062″,北纬36°54′22.892″;
4、麻匹寺水源地面积3.6平方千米,主要位于青海湖乡内,东经100°52′5.372″,北纬37°0′35.861″。
二、核查工作开展情况
(一)现场核查工作过程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红线划定核查工作,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精心部署,成立了以主管环境保护和林业水利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环境保护和林业水利局局长为副组长,国土、发改、旅游、农牧、住建、交通、甘子河乡、青海湖乡、金滩乡、三角城镇政府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区核查工作领导小组,于9月22日从各个部门抽调技术人员,对《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核查工作指南》和《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定建议方案说明》等文件进行了集中培训学习,培训后当日深入现场,逐个地块核对红线方案,全面完成了核查任务。
(二)现场检查任务
现场核查人员根据核查工作技术指南和生态保护红线区建议方案,确定核查的主要任务,现场核查工作主要为“对图、核线、填表、写报告”四项工作内容。结合相关部门规划重点核实生态保护红线区与现有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规划及各类“十三五”规划初稿的衔接情况,实地查看了红线区内交通、水利、耕地、畜牧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同时,根据实地路况,现场采集边界和重要拐点坐标,认真填写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信息现场核查表。
三、核查结果
(一)与重点规划衔接结果
经现场实地核查,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建议方案)960.6平方千米,均位于《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开发区,红线区未纳入海晏县“十三五”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属性为牧草地,属环境敏感区天然林范畴,均未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其他各类重大专项规划当中。
(二)红线区域内人类活动现场核查结果
经核查,生态保护红线区(建议方案)涉及4个乡镇,
存在交通运输、水利、能源、畜牧业用地、旅游用地等基础设施。在I类管控区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632223-HY-001),占地782.8平方千米。主要涉及放牧草场、林地、沙漠、围栏和部分旅游经营户,共涉及国有林地234.55平方千米,其中宜林沙荒地180.28平方千米,灌木林地2.39平方千米,未成林封育地47.94平方千米,未成林造林地3.94平方千米,其它面积均为草地、沙地等地形。具体情况为:青海湖旅游景区管理局旅游经营点1处,宽度6米的旅游道路10公里,沙岛景区内已建成占地300平方米的停车场2处,水冲式厕所2间、员工宿舍7间;金沙湾片区内现有乡村旅游接待点10处,共有集装箱宾馆50间,帐篷240余顶,另外在红线保护范围内拟设置乡村旅游接待点17处,所有已建成和拟建的旅游接待点均采用木质、帐篷等环保材料,不修建永久性建筑;在交通建设方面,列入“十三五”规划的水泥砼路面改沥青路面道路4.2公里(甘子河至兰花湖);涉及金滩乡光明、岳峰村夏秋走场放牧32户,草场0.87平方千米,牲畜4035头只;涉及三角城镇夏秋走场放牧14户,草场2.5平方千米,牲畜3156头只,现有旅游服务点8处;涉及青海湖乡常住人员123户,旅游经营户3户,草场74.09平方千米,牲畜52414头只,另外经现场核查发现60年代遗留砂场一处(海晏县银湖沙场),已发证矿业权面积2.9885平方千米;涉及甘子河乡常住人员533户,旅游经营户10户,草场427平方千米,牲畜9678头只;II类管控区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繁殖重要栖息地(632223-HY-002)区,地理位置位于哈尔盖河和甘子河及两侧周边900米,占地面积71.6平方千米,共涉及农户1033户,牲畜148650头只;在II类管控区海晏县北部大通河上游沼泽湿地(632223-HY-003),位于甘子河乡境内,占地367平方千米,涉及农户710户,牲畜10.5万头只;II类管控区三角城镇水源地(632223-HY-004),共涉及农户三角城村住户210户,居民小区120户,2层农家乐1家;II类管控区麻匹寺水源地(632223-HY-005)区域内无重大基础设施(占地分别为3.4平方千米和3.6平方千米),共涉及农户5户,管护站1处。
(三)现有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经核查,I类管控区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632223-HY-001)区域由青海湖旅游景区管理局负责监管,成立了专门的环境监管执法队伍,现有人员10人;II类管控区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繁殖重要栖息地(632223- HY-002)区域和II类管控区海晏县北部大通河上游沼泽湿地(632223- HY-003)区域内无环境监管机构和人员;II类管控区三角城镇水源地(632223- HY-004)区域和II类管控区麻匹寺水源地(632223-HY-005)区域由州县水利部门设立了管护站,现有管护人员4名。
(四)红线区域生态环境现状
经实地核查,红线区域内生态系统类型以草地、湿地和天然林为主(冬春季节基本大雪覆盖,呈现一片雪山,夏秋季节基本为湿地、林地、草地)。生态区域类型为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较好。目前无任何开发建设,无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森林资源锐减等生态破坏现象。
四、核查意见
(一)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划定范围的核查意见
经实地核查,并与重点规划等衔接后,县政府研究同意《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建议方案》划定范围。
(二)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划定比例和分布的意见经县政府研究,同意《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建议方案》划定比例和分布范围(即生态红线保护区面积960.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范围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海晏县区域)东经100°22′1.381″-100°45′51.758″,北纬36°45′15.63″-37°7′57.852″;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繁殖重要栖息地东经100°27′4.193″-100°43′31.169″,北纬37°5′0.769″-37°18′37.005″;海晏县北部大通河上游沼泽湿地东经100°31′17.654″-100°46′13.354″,北纬37°28′26.452″-37°35′23.957″;三角城镇水源地东经100°59′6.062″,北纬36°54′22.892″;麻匹寺水源地东经100°52′5.372″,北纬37°0′35.861″;占县域国土面积的21.3%,主要分布在甘子河、青海湖、金滩及三角城范围内。
(三)需要调入或调出的红线区域
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需求,现有编号为632223-HY-004的三角城镇水源地已进入县城,并依据海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晏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议将该水源地从红线范围内调出。
(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工作建议
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中,建议勘测设计部门继续加强与地方部门的沟通和衔接,确保红线区水源涵养功能得到有效保护,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附件:1.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信息现场核查表
2.海晏县现场核查照片信息记录表
附件1
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信息现场核查表
州(市)
|
县(市、区)
|
序号
|
红线编码
|
名称
|
管控类别
|
地理范围
|
地理坐标
|
面积(平方千米)
|
实地情况(一致/不一致)
|
修改意见
|
海北州
|
海晏县
|
1
|
632223-HY-001
|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
|
I类
|
青海湖乡
|
东经:100°50′549″
北纬:36°50′505″
|
782.8
|
一致
|
|
2
|
632223-HY-001
|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
|
I类
|
青海湖乡
|
东经:100°50′187″
北纬:36°50′165″
|
一致
|
|
3
|
632223-HY-001
|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
|
I类
|
下斜玛
|
东经:100°46′046″
北纬:36°46′557″
|
一致
|
|
4
|
632223-HY-001
|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
|
I类
|
湖东羊场交界处
|
东经:100°46′523″
北纬:36°45′402″
|
一致
|
|
5
|
632223-HY-001
|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
|
I类
|
青海湖乡
|
东经:100°48′004″
北纬:36°49′828″
|
一致
|
|
附件1
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信息现场核查表
州(市)
|
县(市、区)
|
序号
|
红线编码
|
名称
|
管控类别
|
地理范围
|
地理坐标
|
面积(平方千米)
|
实地情况(一致/不一致)
|
修改意见
|
海北州
|
海晏县
|
6
|
632223-HY-001
|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
|
I类
|
码头路
|
东经:100°47′604″
北纬:36°48′939″
|
782.8
|
一致
|
|
7
|
632223-HY-001
|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
|
I类
|
青海湖乡
|
东经:100°48′357″
北纬:36°50′510″
|
一致
|
|
8
|
632223-HY-001
|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
|
I类
|
沙岛入口
|
东经:100°42′253″
北纬:36°54′769″
|
一致
|
|
9
|
632223-HY-001
|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
|
I类
|
沙岛湖边
|
东经:100°39′689″
北纬:36°51′932″
|
一致
|
|
附件1
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信息现场核查表
州(市)
|
县(市、区)
|
序号
|
红线编码
|
名称
|
管控类别
|
地理范围
|
地理坐标
|
面积(平方千米)
|
实地情况(一致/不一致)
|
修改意见
|
海北州
|
海晏县
|
10
|
632223-HY-001
|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
|
I类
|
甘子河乡
尕海边
|
东经:100°36′922″
北纬:36°59′570″
|
782.8
|
一致
|
|
11
|
632223-HY-001
|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与缓冲区
|
I类
|
甘子河乡
甘子河铁路高架桥
|
东经:100°31′585″
北纬:37°06′348″
|
一致
|
|
12
|
632223-HY-002
|
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繁殖重要栖息地
|
‖类
|
甘子河乡
甘子河入湖口
|
东经:100°26′890″
北纬:37°02′910″
|
71.6
|
一致
|
|
13
|
632223-HY-002
|
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繁殖重要栖息地
|
‖类
|
甘子河乡
甘子河哈尔盖西
|
东经:100°28′731″
北纬:37°13′120″
|
一致
|
|
附件1
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信息现场核查表
州(市)
|
县(市、区)
|
序号
|
红线编码
|
名称
|
管控类别
|
地理范围
|
地理坐标
|
面积(平方千米)
|
实地情况(一致/不一致)
|
修改意见
|
海北州
|
海晏县
|
14
|
632223-HY-002
|
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繁殖重要栖息地
|
‖类
|
甘子河乡
哈尔盖入湖口
|
东经:100°24′458″
北纬:37°06′726″
|
71.6
|
一致
|
|
15
|
632223-HY-002
|
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繁殖重要栖息地
|
‖类
|
甘子河乡
洪呼日口
|
东经:100°40′564″
北纬:37°19′595″
|
一致
|
|
16
|
632223-HY-002
|
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繁殖重要栖息地
|
‖类
|
甘子河乡
高纳垭口
|
东经:100°26′998″
北纬:37°41′685″
|
一致
|
|
17
|
632223-HY-003
|
海晏县北部大通河上游沼泽湿地
|
‖类
|
甘子河乡
|
东经:100°36′40.207″
北纬:37°34′5.697″
|
99.1
|
一致
|
|
附件1
海晏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信息现场核查表
州(市)
|
县(市、区)
|
序号
|
红线编码
|
名称
|
管控类别
|
地理范围
|
地理坐标
|
面积(平方千米)
|
实地情况(一致/不一致)
|
修改意见
|
海北州
|
海晏县
|
18
|
632223-HY-003
|
海晏县北部大通河上游沼泽湿地
|
‖类
|
甘子河乡
|
东经:100°44′32.023″
北纬:37°31′3.255″
|
99.1
|
一致
|
|
19
|
632223-HY-004
|
三角城镇水源地
|
‖类
|
三角城镇
|
东经:100°59′384″
北纬:37°54′392″
|
3.4
|
一致
|
建议调出
|
20
|
632223-HY-005
|
麻匹寺水源地
|
‖类
|
青海湖乡
|
东经:100°52′572″
北纬:37°00′718″
|
3.6
|
一致
|
|
附件2
海晏县现场核查照片信息记录表
检查点序号
|
时间
|
经度
|
纬度
|
海拔(米)
|
地物类型
|
照片编码
|
检查点名称/位置
|
1
|
2016.09.22
|
100°50′549″
|
36°50′505″
|
3288
|
宜林沙荒地
|
HY20160922004P
HY20160922005T
|
克土垭口
|
2
|
2016.09.22
|
100°42′253″
|
36°54′769″
|
3252
|
沙荒牧草地
|
HY201609220012P
HY201609220012T
|
沙岛入口
|
3
|
2016.09.22
|
100°31′585″
|
37°06′348″
|
3240
|
牧草地
|
HY201609220015P
HY201609220016P
|
甘子河铁路高架桥
|
4
|
2016.09.22
|
100°26′895″
|
37°02′910″
|
3195
|
牧草地
|
HY201609220017P
|
甘子河入湖口
|
5
|
2016.09.22
|
100°40′564″
|
37°19′595″
|
3500
|
牧草地
|
HY201609220020P
HY201609220020T
|
洪呼日口
|
6
|
2016.09.22
|
100°26′998″
|
37°41′685″
|
3900
|
牧草地
|
HY201609220021P
|
高纳垭口
|
7
|
2016.09.22
|
100°36′40.207″
|
37°34′5.697″
|
3258
|
湿地牧草地
|
HY201609220021T
HY201609220022P
|
大通河上游沼泽湿地
|
8
|
2016.09.22
|
100°44′32.023″
|
37°31′3.255″
|
3129
|
湿地牧草地
|
HY201609220023P
HY201609220023T
|
大通河上游沼泽湿地
|
9
|
2016.09.22
|
100°59′384″
|
37°54′392″
|
3010
|
城镇用地
|
HY20160922002T
HY20160922003T
|
三角城镇水源地
|
10
|
2016.09.22
|
100°52′572″
|
37°00′718″
|
3158
|
牧草地
|
HY20160922004T
HY20160922003P
|
麻匹寺水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