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海晏
“国字号”品牌建设助推海晏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海晏县人民政府:http://www.05316688.com    来源:海晏县政府办    创建时间:2017/12/12 15:27:01    

今年以来,海晏县紧紧抓住被列入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的有利契机,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开展股份合作试点,丰富融合发展业态,多业态复合型试点示范成效初显,“国字号”品牌建设有力助推全县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创新融资机制,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为有效解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突出政策导向,制定了《海晏县普惠金融产业扶持基金建设实施意见》,在县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注入2000万元财政资金设立融资平台,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撬动银行贷款3.3亿元,助力更多经济实体持续发展,全县980余户工商、文化旅游、涉农企业及农牧户从中获利。这一举措在全国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培训班上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好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快推进,试点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4,贷款总金额145万元,“地权”抵押贷款的成功发放,打通了海晏县“地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了农民贷款难、发展产业融资难等问题,充分发挥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项目投资破解发展瓶颈,为切实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提升农牧区生产生活水平,破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瓶颈,更加注重项目争取,相继落实了总投资7649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天然草原退牧还草、标准化养殖场、农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将有效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薄弱现状,有力推动农牧区产业升级,推进产业融合向规模化发展。统筹涉农资金助力脱贫攻坚,整合扶贫、农牧、水利、电力、教育等领域财政涉农资金1.4亿元,用于全县贫困村产业发展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对口援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250万元,5村发展奶牛养殖、旅游等扶贫产业,在推进产业融合的同时,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

培育新型主体,为产业融合发展寻求新模式。通过金融扶持、项目整合、加强产业融合公共服务等措施,努力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大力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拓市场、带农户,发挥引领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夏华公司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完善经营体系,“八位一体”的生态产业链全面建成,实现了产业链良性循环。以畜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采取控量提质、生态循环,引导农民向新型种养业转型,建成了清湖源等一批集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示范基地,为全县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州级龙头企业2家,农牧业合作社161家,家庭农牧场56家。

发展新兴业态,为产业融合发展拓宽渠道。构建依托互联网的绿色生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电商服务业,有效开启了触网销售的新模式。工业转型实现新突破,下大力气推进工业“五转”,推动现有工业产业结构加速转型,进一步强化用地、人才、基础配套等要素保障,建成运营了投资近3亿元的集农畜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精深加工、展示、销售以及配套仓储、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绿色文化产业园。吸引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产业向园区集中,研究制定了《海晏绿色文化产业园管理办法(暂定)》及《绿色文化产业园核心区企业准入考核及退出制度》等机制,先后20家企业落地园区,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效应逐步显现,园区筑巢引凤作用明显增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研究制定了《加快推进电子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设立100万元扶持基金,有力保证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加强城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4G基站建设和宽带光纤改造工程,4G网络覆盖实现29个行政村全覆盖。鼓励支持县域企业和创业人员采取自主开发和借助电商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全县专业从事电商平台销售企业达9家,专业合作社3家,近300种产品实现“触网”销售。仅2017年,全县电商企业销售额达558.6万元。电商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畜产品传统经营销售模式,为推进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开辟了新的途径;

注重利益联结,为产业融合发展开辟新渠道。通过草场、牲畜、耕地等生产资料作价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扶持类财政资金入股经营主体,实现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2016年在青海湖乡塔列村进行股份经营为主的试点探索,实行统一管理、加工、销售,以实现规模效益的最大化和合作社股份制经营管理的新突破。目前,参加合作社的农牧户共有5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5%。整合草场28826亩、耕地4726亩、棚圈28幢,入股牲畜4800只,草场、耕地、棚圈、牲畜折合股份3009.1股,股金总额601.82万元,分流富余劳动力72人。2017年初合作社分红104.3万元,人均分红5960元;夏华公司与全县16个村的910户贫困户签定入股协议,将政府扶持的588万元扶贫资金投入到公司,每年按股比获得收益、享有分红,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预计2017年分红收益可达到15%以上。

强化旅游创新,为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围绕发展全域旅游,把握旅游产业关联度大、综合性强的特质,以“旅游+”促进旅游业和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共融共生共兴,启动实施了投资2.3亿元的中藏医康复产业项目,金银滩原子城5A级景区创建加紧推进,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景点景区全面升级,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全面建成运营,达玉民俗村、马背民族互动营、金银滩水上乐园不断提档,“双自”旅游、民俗体验、冰上运动等新型旅游业态蓬勃兴起。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制定了《促进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人心。2017年,预计接待游客248.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亿元,增长17.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