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海晏
【脱贫攻坚】海晏2017年脱贫攻坚战硕果累累
海晏县人民政府:http://www.05316688.com    来源:海晏县政府办    创建时间:2017/12/12 15:23:33    

2017127日,海晏2017年脱贫攻坚任务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海晏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3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1.8%下降到2017年的6.8%,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970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全面完成5个贫困村减贫摘帽”……

在决战贫困的这场战役中,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攻坚目标,聚精会神集众智、聚群力,一丝不苟摘穷帽、拔穷根,全力以赴夯举措、重实效,新时期脱贫攻坚在美丽的金银滩草原结出了累累硕果。

健全机制压责任

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履行5+4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县级联点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乡镇包村领导和包村干事五位一体责任机制。坚持自我加压,在全力推进省州确定12个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同时,将8个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县定贫困村纳入攻坚范畴同步推进。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对照国家第三方验收标准,成立了县级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小组,利用3个月时间对全县7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0户非建档立卡户逐户进行自查评估,查摆各类问题40条,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做了一次深度体检。强化经费保障,仅2017年落实脱贫攻坚专项经费100万元,比上年翻了两番。

产业扶贫四联动

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着力从产业扶贫上打破脱贫攻坚壁垒,探索建立了县乡村户四级联动产业扶贫新格局,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投入财政资金1500万元,建成全省首个覆盖县域、覆盖三次产业、覆盖所有建档立卡户“12560”无边框扶贫产业园,通过龙头企业+扶贫基地+村级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金字塔式的利益联接机制,依托六轮驱动模式,使全县739233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户均增收6631元,人均增收达到2100元。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着力构建一乡一品、多村一业产业发展格局,投入资金2900余万元,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畜牧业养殖、商贸服务等村集体经济,乡村主导产业实现6个乡镇29个行政村全覆盖,贫困人口实现稳定持续增收。着重推进到户产业,县级财政先期垫付20172018两年1040万元到户产业资金,采取到户发展产业、联户发展、资产收益分红的方式,引导全县72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户资金实现了全覆盖,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多点发力补短板

注重财政投入,建立了县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每年20%的稳定增长机制,2017年省州县三级专项扶贫资金达6241万元。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精准配置各类要素,不断破解农牧区水、电、路、房等制约瓶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47亿元,实施了6村通村沥青、4处小型水利工程、3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架设农牧区电网49.28公里。保障性住房深入实施,坚决把住成本、质量、标准建设红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80万元,实施易地搬迁项目198578人,房屋合格率和群众满意度均达到100%。落实农村低保补助资金350.2万元,对406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了生活补助39.63万元。全面落实了15年免费教育和一减七免、十覆盖卫生扶贫措施,贫困户基本公共服务享有程度有效提升。针对甘子河、金滩两乡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出台支持两个乡镇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安排了每年各200万元的发展资金,加大倾斜支持,形成了点面结合、综合扶持的格局。创新开发就业岗位,建立农牧区生态保洁机制,解决257名建档立卡参与生态管护工作,并自主开发村级保洁岗位200名,促进建档立卡户的转移就业增收。

立体帮扶创新举

全面落实中央中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座谈会精神,主动与山东省援建方沟通对接,制定了《临沂市对口帮扶海晏县扶贫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建立县乡(部门)结对、乡村结对、企业结对三层立体化、全覆盖结对关系,加快实施扶贫结对帮扶、村集体经济扶持、产业对接、劳务培训、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教育接力、基础设施夯实等八大帮扶工程,全面构筑了“1+3+8”对口帮扶扶贫新模式,对口扶贫援建模式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年内共落实各类帮扶资金1040万元。

金融扶贫强后盾

互助协会实现全覆盖,自2013年启动贫困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以来,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25万元,注册成立了29个互助协会,实现了村级全覆盖,农牧户借助互助资金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入会率平均达到了村总人数的65%以上,建档立卡户除低保兜底户外入会率达到了100%,均高出省州平均水平。小额信贷位居前列,针对贫困群体,积极推行“530”信贷业务,2016以来,共落实贫困户小额贷款4262120万元,贷款使用收益率平均达15%,贫困户获贷率从2015年初的17.7%提高到目前的66.2%,高出省州平均水平。强化金融注入,从县级财政资金中投入扶贫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000万元,撬动银行贷款3亿元,建立了普惠金融产业扶持基金平台,用于各类经济实体,促进了全县扶贫产业整体提升。

监督执纪正风气

着力营造扶贫领域良好工作氛围,进一步健全预防体系,制定和印发了《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实施方案》,层层签订了《廉政扶贫承诺函》,对各项目的资金投向、实施方案的审查论证、项目运行、检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加强巡查检查,建立完善了扶贫资金监管机制、督查机制、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公开公示机制等制度,充分发挥县乡纪委和村级纪检员、民风监督员的作用,对项目运行情况、资金拨付等进行专项检查。年内对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不力的5个部门、3名履职不力的扶贫工作人员进行了约谈。进一步严肃了脱贫工作纪律,压实了脱贫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