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晏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共安排三个乡镇三个行政村(三角城镇西岔村、金滩乡道阳村,青海湖乡塔列村),涉及农牧户496户1763人,总投资1338.91万元。严格按照省州安排及“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三美建设思路整体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将其作为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统筹协调,狠抓任务落实,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是突出村域特色,坚持规划在先。秉承规划先行的工作思路,结合各村实际,突出特色和文化内涵,分别作出了规划设计,同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特别是对村庄内部设置部分及产业培育作了重点规划,基本达到了“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样式、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色”的建设目标。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活水平。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县级整合项目和资金的方式实现了全覆盖。特别今年实施的3个省级示范村,真正达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三村热水器全覆盖、路灯在居住巷道全覆盖,为老百姓的生活、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与此同时,注重加大公共文化场所、休闲广场建设,修建主题文化广场3处,休闲小广场2处,修建自驾游营地1处,特别是结合实际,建设了村级公寓,把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延伸到了乡村,为实现城乡统筹奠定了基础。
三是狠抓村貌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为实现“村庄美”的目标,改变以往“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面貌,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新建垃圾集中收集点3处,村庄主干道、村级广场配置垃圾箱25个,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同时,对一些影响村容村貌的基础配套设施进行了综合整治,清理河、渠53公里,新修边沟边渠10公里。各建设村广泛开展了村庄绿化工作,并结合地域和民族文化特点,修缮了农牧户的大门和围墙。村庄“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四是注重产业培育,拓宽增收渠道。把发展产业、带动致富作为重点来抓,帮助群众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大了对基础产业和住宿餐饮等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并围绕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建立产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努力促进了群众增收。培育组建专业协会4个,养殖并销售大雁8000只,引导群众贩运牛羊6万余头只,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户3户,带动群众150余人。
五是探索后续管护,巩固建设成果。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严格落实“三议一表决”制度,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资料等形式,征求意见、讲解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性的积极性。在改善容村貌和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广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活动,“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卫生清扫日”、“农牧户家庭卫生评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有效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