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海晏
“旅游三模式”——推动乡域特色旅游
海晏县人民政府:http://www.05316688.com    来源:青海湖乡人民政府    创建时间:2016/8/3 16:26:01    


近年来,青海湖乡依托美丽乡域建设,大力发展乡域旅游业,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域旅游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乡域旅游发展格局。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青海湖乡紧紧围绕海北州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州创建,积极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建旅游发展战略,运用适合乡域旅游发展的本土三种模式加快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并对各种模式在实际发展中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摸索。

景区依托型乡域旅游模式。景区依托型乡域旅游模式是指在青海湖景区、沙岛景区、达玉民俗村等成熟景区的边缘,以景区为核心,依托景区的客源和乡域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的乡域旅游活动。以这一模式创建的湖畔藏小镇现已完成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行。景区依托型乡域旅游由于临近成熟景区的辐射圈,在地理区位上有显著优势,为乡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地域上的可能性。青海湖、沙岛等成熟景区拥有相对较好的交通条件,我乡同宝村、达玉日秀村的部分地域与沙岛、达玉民俗村等成熟景区在地理位置上交错,能够与景区构建起交通联系,形成良好的旅游通达性。而且文化、环境、旅游线路等区域上的一致性,也使我乡与成熟景区之间达成了一体化发展模式。
  
景区周边乡域,尤其是同宝村、达玉日秀村与成熟景区本身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地理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地域一致性,为乡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成熟景区已形成了较强的旅游服务意识,为旅游发展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民众基础。同时,发展景区依托型乡域旅游,既有乡域自身经济发展的主观需要,也有景区开放化、休闲化的客观需要,景区与周边区域配套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实现乡域旅游和景区的携手共赢,在一定程度能够带动县域大旅游发展。
  
民俗依托型乡域旅游模式。
特色民俗文化是我乡各族群众的生活体现和特征,主要包括藏曲、藏舞、民族服饰表演、藏民族饮食文化、石雕、动物标本制作等,代表了当地民族民俗文化特征,海晏县境内的三座藏传佛教寺院均在我乡辖区,民俗文化旅游具有区域的独特性。随着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民俗传统文化在旅游当中受到热捧,寻找发展平衡点对于推动我乡民俗旅游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我们逐渐要将民俗文化体验旅游、蕴含民俗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打造成乡域文化创意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传统艺术创新,丰富乡域旅游体验,加强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城镇依托型乡域旅游发展模式。目前以我乡达玉日秀村为主形成了 “环西海镇游憩带”,牧家乐旅游逐渐具备了环城镇短期休闲旅游的主要功能。青海湖乡达玉日秀村依托于临近原子城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在环西海镇区域已经发展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环城镇乡域旅游圈,环西海镇账房城游憩带。

城镇依托型乡域旅游发展模式,主要为西海镇、海晏县城居民,局部情况下也为一定数量的外来旅游者服务,包括各种形态的休憩地的打造,即帐篷城,也包括各种游戏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即:骑马场、射箭基地、户外烧烤基地等。此类旅游发展模式空间上呈现出乡镇景观,并环西海镇外围密集分布。